- 2023-02-27 09:00:48 来源: 北京文博
为恢复古法琉璃烧制技艺,守护琉璃非遗代代传承,2023年2月24日,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首次对外亮相,同时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工作站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由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与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市政府副秘书长程建华,市文物局二级巡视员刘洪昌,门头沟区政协主席刘贵明,北京金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英武以及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国资委、市文资中心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行业专家学者和媒体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拥有 760 年历史的皇家琉璃窑火重燃,焕然新生。
传承琉璃烧制技艺,赓续首都城市文脉
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琉璃之乡,坐落于村内的琉璃窑厂始建于元1263 年,历经元、明、清三朝的御窑厂,为故宫、天安门、天坛、颐和园等皇家建筑以及新中国“十大建筑”烧制了无数精美的琉璃制品,琉璃烧制技艺于2008 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保留琉璃制品古法生产工艺”的工作部署,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与金隅集团四方携手,以“官式琉璃技艺”与“琉璃文化”为核心,利用琉璃窑厂共同建设国际一流的文化创意园区,传承皇家琉璃技艺,赓续首都城市文脉。经过两年多的改造提升与精心筹备,园区改造完成,蝶变新生。
四方携手,助力共推琉璃文化
为保护和传承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琉璃文化在活化利用中守正创新,促进门头沟区琉璃文化产业发展,本着“产学研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发展”的原则,就琉璃工艺与文化保护传承事宜,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与金隅集团四方共同搭建资源协作平台,打造国际一流的文化园区,辐射带动门头沟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使窑厂承续千年的窑火重新复燃,焕发生机。
活动当天,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共同见证四方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
为做好官式琉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深入挖掘其文化历史价值,进一步开展琉璃文化的保护、研究与推广,故宫博物院与金隅集团紧密合作,在园区设立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工作站、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工作站。
窑火重燃,官式琉璃活态保护
据了解,园区内的官窑遗址为16口倒焰窑,其中4口倒焰窑保留较为完整,12口倒焰窑年久失修结构破损严重,另有1条隧道窑为老厂房工业遗址。为了做好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与推广,金隅集团对遗存的老窑址全部实施保护性修缮,为了留住老手艺、保障古法琉璃烧制技艺传承和研究,园区请回了掌握官式琉璃烧制技艺吻作、釉作、窑作师傅及琉璃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段,“原汁原味”恢复古法烧制技艺。
此外,园区新建1200平米琉璃生产研发中心,充分发挥皇家官窑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的优势,在保证传统工艺得以实践传承的同时重启故宫等皇家建筑琉璃制品的研究与生产工作。
薪火相传,古法技艺代代传承
坚定执着的琉璃匠人们,以共同奋斗的精神基因,心系家国,身心守护烧制技艺使得窑火绵延千年。园区注重保留延续官式琉璃古法制作工艺,加强非遗技艺人才培养,加大后继人才储备,让老手艺焕发新生、后继有人。为此园区搭建非遗传承梯队,设立琉璃烧制技艺非遗传承工作室,由琉璃烧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负责古法技艺传授与研究。
此外,将非遗融入现代教育,推进与高校、高职与中职学校传统工艺相关专业课程的贯通与对接,在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基础上,探索现代教育模式,使当代学生成为民族文化、技艺传承与发展的主力军。
体验式参观,琉璃园区聚集非遗文化
园区整体围绕“传统之上,天下之广”主题,以“琉璃十二境”串联规划体验式的参观动线,全面展示琉璃文化发展历史、制造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同时利用龙凤琉璃纹样特色的标志性厂房打造“琉璃博物馆”,常设琉璃渠村和中国琉璃烧制发展史展;琉璃生产研究中心内设置专用参观通道,游客可近距离观看传统琉璃生产工艺全过程,深度体验琉璃文化。倒焰窑在经过保护性修缮和改造后,也融入了琉璃展示功能。
此外,园区还将联合故宫、市文物局不定期举办琉璃历史文化展览、琉璃工艺品展、琉璃文创展、琉璃技艺非遗文化青少年教育活动等,促进千年琉璃传统文化的推广与发扬。(北京文博 2023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