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1-17 16:18: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11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陪同下,先后来到南通、扬州等地,深入长江和运河岸线、水利枢纽、文物保护单位等,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等进行调研。他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总书记说保护好大运河,说到扬州人心坎上了。”“对照总书记提出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要求,我们正在系统谋划。”……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连日来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干部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总书记殷切期望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广大干部群众深受激励,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真抓实干,不负使命,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新征程上贡献文旅力量。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 推动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协同发展
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北翼,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南通市区南部的滨江地区江面宽阔、烟波浩渺,黄泥山、马鞍山、狼山、剑山、军山五山临江而立、葱茏叠翠,沿江岸线14公里是长江南通段重要的生态腹地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地。
11月12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听取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介绍,对南通构建生态绿色廊道的做法表示肯定。随后,习近平沿江边步行察看滨江生态环境,同群众亲切交流。“我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喊‘总书记好’,拼命鼓掌。”回忆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景,73岁的退休教师周云华连说“太惊喜”,切身感受到了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慨地对在场干部群众说,他40多年前就来过五山地区,对壮阔的长江印象特别深刻。这次来,看到经过治理,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滨江生态公园。
过去,这里的江边一度密布着码头和工厂,使南通“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2016年年底以来,南通把推进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作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的重要举措,统筹推进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几年间,腾出修复岸线5.5公里,建成军山绿野、龙爪岩滨江风光带等一批生态景观,新增森林面积约6平方公里,将五山及沿江地区打造成“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对此,江苏文化和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统一起来,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把张謇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作用
南通博物苑坐落于濠河河畔,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公共博物馆。2007年,南通博物苑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次年获评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201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3年,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的环濠河博物馆群,作为全国唯一的博物馆项目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
11月12日下午4时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考察调研。他指出,作为中华文化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张謇意识到落后必然挨打、实业才能救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提倡实干兴邦,起而行之,兴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群众,造福乡梓,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
“总书记说,他以前来过南通,心里记着这个地方,今天专门来看一看。”参与现场讲解工作的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激动地说,总书记平易近人,给馆内干部职工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书记详细询问了我们博物苑展览的情况,问到了一些张謇的生平情况,我把张謇办实业和办社会教育、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情况一一向总书记作了介绍。总书记在考察过程中看得很仔细,提出了指导意见,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杜嘉乐表示,南通博物苑将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扎实工作,切实发挥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教育功能作用,“博物馆是一个非常有助于增进文化自信的场所,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把博物馆建设好。”担任现场讲解的讲解员陆苒苒表示:“张謇精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一定会把张謇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总书记几句话就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把殷殷嘱托转化为推动文旅发展强大动力
11月13日,习近平来到扬州考察调研。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扬州是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点城市。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习近平听取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及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等情况介绍。
“总书记见到游客和市民的时候,感叹扬州是个好地方,问大家是不是也来散步,几句话就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汤卫华清楚地记得,在和大家交流时,总书记非常关注扬州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沿岸生态环境治理,还笑呵呵地问大家:“这里环境好了之后,你们是不是经常到这里跳跳广场舞?”
扬州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方面起步较早,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亲历者、参与者,汤卫华对古运河三湾段的点滴变化记忆犹新。“三湾区域原来是城郊接合部,农药厂、制药厂、染化厂等集中。2014年起,扬州启动建设占地3800亩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几年下来,这里已变成风景优美、人们慕名而来的4A级风景区。”目前,扬州正在加快推进大运河博物馆建设,预计2021年7月就能对外开放。
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季培均表示,扬州市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充分发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和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作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努力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走在前列。“下阶段,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推动扬州文化繁荣兴盛的强大动力;将扎实推进文化保护传承,紧紧围绕‘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块金字招牌,加快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数字资源,对大运河沿线文物和扬州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把扬州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扬州城市人文魅力。”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为抓手,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培育一批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民宿、星级乡村旅游区,创建一批大运河文化旅游风情小镇,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持续办好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做大做强沿线文旅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水韵江苏 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努力构建运河沿线文化热、旅游火、百姓富的新格局,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中彰显江苏文旅的新担当。”(中国文化报 驻江苏记者王炜 2020年11月17日)
“总书记说保护好大运河,说到扬州人心坎上了。”“对照总书记提出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要求,我们正在系统谋划。”……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连日来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干部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总书记殷切期望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广大干部群众深受激励,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真抓实干,不负使命,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新征程上贡献文旅力量。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 推动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协同发展
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北翼,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南通市区南部的滨江地区江面宽阔、烟波浩渺,黄泥山、马鞍山、狼山、剑山、军山五山临江而立、葱茏叠翠,沿江岸线14公里是长江南通段重要的生态腹地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地。
11月12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听取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介绍,对南通构建生态绿色廊道的做法表示肯定。随后,习近平沿江边步行察看滨江生态环境,同群众亲切交流。“我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喊‘总书记好’,拼命鼓掌。”回忆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景,73岁的退休教师周云华连说“太惊喜”,切身感受到了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慨地对在场干部群众说,他40多年前就来过五山地区,对壮阔的长江印象特别深刻。这次来,看到经过治理,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滨江生态公园。
过去,这里的江边一度密布着码头和工厂,使南通“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2016年年底以来,南通把推进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作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的重要举措,统筹推进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几年间,腾出修复岸线5.5公里,建成军山绿野、龙爪岩滨江风光带等一批生态景观,新增森林面积约6平方公里,将五山及沿江地区打造成“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对此,江苏文化和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统一起来,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把张謇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作用
南通博物苑坐落于濠河河畔,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公共博物馆。2007年,南通博物苑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次年获评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201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3年,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的环濠河博物馆群,作为全国唯一的博物馆项目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
11月12日下午4时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考察调研。他指出,作为中华文化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张謇意识到落后必然挨打、实业才能救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提倡实干兴邦,起而行之,兴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群众,造福乡梓,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
“总书记说,他以前来过南通,心里记着这个地方,今天专门来看一看。”参与现场讲解工作的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激动地说,总书记平易近人,给馆内干部职工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书记详细询问了我们博物苑展览的情况,问到了一些张謇的生平情况,我把张謇办实业和办社会教育、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情况一一向总书记作了介绍。总书记在考察过程中看得很仔细,提出了指导意见,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杜嘉乐表示,南通博物苑将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扎实工作,切实发挥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教育功能作用,“博物馆是一个非常有助于增进文化自信的场所,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把博物馆建设好。”担任现场讲解的讲解员陆苒苒表示:“张謇精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一定会把张謇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总书记几句话就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把殷殷嘱托转化为推动文旅发展强大动力
11月13日,习近平来到扬州考察调研。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扬州是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点城市。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习近平听取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及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等情况介绍。
“总书记见到游客和市民的时候,感叹扬州是个好地方,问大家是不是也来散步,几句话就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汤卫华清楚地记得,在和大家交流时,总书记非常关注扬州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沿岸生态环境治理,还笑呵呵地问大家:“这里环境好了之后,你们是不是经常到这里跳跳广场舞?”
扬州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方面起步较早,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亲历者、参与者,汤卫华对古运河三湾段的点滴变化记忆犹新。“三湾区域原来是城郊接合部,农药厂、制药厂、染化厂等集中。2014年起,扬州启动建设占地3800亩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几年下来,这里已变成风景优美、人们慕名而来的4A级风景区。”目前,扬州正在加快推进大运河博物馆建设,预计2021年7月就能对外开放。
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季培均表示,扬州市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充分发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和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作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努力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走在前列。“下阶段,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推动扬州文化繁荣兴盛的强大动力;将扎实推进文化保护传承,紧紧围绕‘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块金字招牌,加快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数字资源,对大运河沿线文物和扬州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把扬州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扬州城市人文魅力。”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为抓手,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培育一批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民宿、星级乡村旅游区,创建一批大运河文化旅游风情小镇,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持续办好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做大做强沿线文旅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水韵江苏 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努力构建运河沿线文化热、旅游火、百姓富的新格局,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中彰显江苏文旅的新担当。”(中国文化报 驻江苏记者王炜 2020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