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公布
    2020-11-16 08:50: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公布《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52部)》和《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23个)》,并就进一步做好古籍保护利用工作提出要求。
  据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加强古籍保护利用,文化和旅游部自2018年以来组织开展了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选工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共收到全国各级古籍存藏机构共3981部古籍申报第六批名录,27家单位申报第六批重点保护单位。经过汇总整理、专家评审、现场考察、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推荐名单,经国务院审核批准,正式向社会公布。本次评审评选出一大批我国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载体形态、不同装帧形式的重要古籍和各系统条件比较好的古籍保护单位,充分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多元化的特点。
  从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入选情况看,此次发现了一批珍贵典籍,涌现了一批名家稿抄校本,入选了一批彩绘本舆图,收入国内已知有纪年的最早雕版印刷品——五代后唐天成二年刻本《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并且少数民族珍贵古籍品种丰富。
  从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入选情况来看,呈现以下特点:甘肃、内蒙古、云南等民族地区多家古籍收藏单位存藏条件有很大改善;发现一批藏量符合评选标准的保护单位;文博系统积极参与古籍保护工作;以评促改,部分收藏单位落实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古籍存藏条件。
  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指导各级古籍保护中心和古籍收藏单位进一步加大珍贵古籍的保护力度,有计划地对破损珍贵古籍进行修复;促进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不断改进存藏条件,完善管理办法,确保珍贵古籍的实体安全;推动各地区各有关单位加强对珍贵古籍的诠释和解读,通过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华优秀古籍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促进古籍保护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据悉,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实施以来,经过各方努力,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瞩目成就。先后评选并公布了6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累计收录古籍13026部;命名了6批共203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各地也逐步建立本地珍贵古籍名录和重点保护单位评审制度,有力促进了古籍分级分类保护。随着工作深入开展,古籍保护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古籍修复、保存条件显著改善,相关政策和标准逐步完善,古籍保护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将以实现古籍更好保护和有效利用为目标,继续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推进国家古籍保护工程,充分发挥中华古籍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报 记者王彬 2020年11月16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