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研讨二里头遗址考古工作和夏文化研究
    2020-10-14 09:38:40    来源:国家文物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做好二里头遗址考古工作和夏文化研究,10月9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和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二里头遗址考古与夏文化研究学术研讨座谈会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
  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及洛阳市相关文博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主持座谈会。
  二里头遗址是研究夏文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开启了我国夏、商、周三代的文明。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领队赵海涛在主题发言中介绍,二里头遗址发掘的重要成就可以概括为已确认的一系列“中国之最”。其中最新的突破是确认了二里头宫城建筑和都邑整体以“九宫格”的宏伟气势布局,祭祀区、宫殿区、官营作坊这三大区域位于“九宫格”中路,这与以山川划分九州的“天下观”颇为契合。赵海涛认为,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将抓住遗址中心区的布局框架、遗址的准确范围、社会结构、统治制度模式、王陵级大型墓葬、水环境系统等能体现二里头遗址价值内涵的最核心的、最关键的、最重要的问题开展。
  “二里头遗址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不容置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不论是从规模、都城的规划、宫殿、中轴线等规制,都被商王朝所继承,并且是延续影响中国古代都城的重要的一个文化因子。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认为,河南夏文化研究可以聚焦夏文化探索的中心和主要参照系的问题、以二里头遗址为中心的聚落体系即社会形态结构的考古研究问题、早期夏文化探索的相关问题以及考古中国中关于夏文化研究的相关课题。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国硕也提出要加大考古发掘力度,力争在夏代文字发现上有新的突破。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强调,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和夏文化研究传播,最终都是要服务于国家、服务人民。因此既要做好二里头等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研究传播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大众化工作,又要做好夏文化话语体系构建的国际化工作。
  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共有200多处。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表示,河南省愿意在更广范围、更高层面、更宽领域同中国历史研究院和考古研究所加强合作,为夏文化研究和考古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国家文物局 李政 2020年10月13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