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9-29 10:23:16 来源:国家文物局
9月26日,是杭州市设立的首个“工匠日”。当天,文博界首个“工艺振兴联盟”正式成立。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元、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华茵、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党组成员兼巡视员林敏出席联盟成立仪式。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宣读了“工艺振兴联盟”倡议书。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中国文物报社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始着手酝酿筹备成立“工艺振兴联盟”,旨在团结从事工艺美术、传统手工艺研究推广的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相关企业、传媒机构以及关心、支持工艺振兴的各界人士、各方社会力量,通过平台搭建、项目实施和社会推广等形式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地开展“文化遗产+工艺”行动,推动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工艺走进当代社会,融入现代生活,切实推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落地实施。6月18日,《中国文物报》首次推出了“工艺专刊”,专题推介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成果和经验。
新成立的工艺振兴联盟成员单位包括中国文物报社、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 伞业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中国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浙江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杭州有朋(东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东家·守艺人)等11家单位,今后还将不断扩大规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尚刚,浙江省博物馆首席专家、研究馆员陈浩,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被推选为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王英翔被推选为联盟首任秘书长。
9月27日,由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工艺振兴论坛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论坛以“传统的未来:新使命、新理念、新探索”为主题,探讨传统工艺的生存状况、保护研究、传承发展和市场前景,为传统工艺的振兴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在上午的主旨发言环节,尚刚教授从几十件精美的文物入手,阐释了中国古代工艺设计在功能、造型、装饰、色彩、意趣、巧思等方面的智慧,希望对当代工艺美术设计提供借鉴。陈浩研究馆员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介绍了博物馆在工艺传承和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认为,为了明天而收藏今天,揭示文物背后的技艺和智慧,为工艺创新搭建传播展示的平台,都是博物馆的重要使命和职责所在。品物流形和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张雷以《传统的未来》为题,探讨了将中国传统手工艺解构为材料和工艺,并通过文化与手工艺的互易,变化为全新事物的设计思路。
在下午的主题发言环节,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吴光荣、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徐仁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长赵纲、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王英翔、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监事王群峰、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岷、杭州有朋(东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朱见山分别发言,探讨了博物馆在工艺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优势、做法和思考,企业在传统工艺产品开发、文化传播、商业运营方面的成功案例和发展方向。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中国文物报社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始着手酝酿筹备成立“工艺振兴联盟”,旨在团结从事工艺美术、传统手工艺研究推广的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相关企业、传媒机构以及关心、支持工艺振兴的各界人士、各方社会力量,通过平台搭建、项目实施和社会推广等形式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地开展“文化遗产+工艺”行动,推动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工艺走进当代社会,融入现代生活,切实推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落地实施。6月18日,《中国文物报》首次推出了“工艺专刊”,专题推介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成果和经验。
新成立的工艺振兴联盟成员单位包括中国文物报社、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 伞业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中国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浙江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杭州有朋(东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东家·守艺人)等11家单位,今后还将不断扩大规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尚刚,浙江省博物馆首席专家、研究馆员陈浩,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被推选为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王英翔被推选为联盟首任秘书长。
9月27日,由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工艺振兴论坛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论坛以“传统的未来:新使命、新理念、新探索”为主题,探讨传统工艺的生存状况、保护研究、传承发展和市场前景,为传统工艺的振兴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在上午的主旨发言环节,尚刚教授从几十件精美的文物入手,阐释了中国古代工艺设计在功能、造型、装饰、色彩、意趣、巧思等方面的智慧,希望对当代工艺美术设计提供借鉴。陈浩研究馆员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介绍了博物馆在工艺传承和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认为,为了明天而收藏今天,揭示文物背后的技艺和智慧,为工艺创新搭建传播展示的平台,都是博物馆的重要使命和职责所在。品物流形和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张雷以《传统的未来》为题,探讨了将中国传统手工艺解构为材料和工艺,并通过文化与手工艺的互易,变化为全新事物的设计思路。
在下午的主题发言环节,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吴光荣、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徐仁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长赵纲、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王英翔、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监事王群峰、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岷、杭州有朋(东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朱见山分别发言,探讨了博物馆在工艺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优势、做法和思考,企业在传统工艺产品开发、文化传播、商业运营方面的成功案例和发展方向。
“工艺振兴”联盟倡议书
中国是世界遗产第一大国。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传统工艺,催生了众多工艺名城名街、名镇名村,涌现了许多工艺名企名坊、名师名家。其中流传的工艺技艺需要系统性、组织化地挖掘和抢救、保护和传承,沉淀的工艺精神、蕴含的工艺文化更加需要培育和弘扬、传播和推广。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要求,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中国文物报社、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中国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浙江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杭州有朋(东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东家∙守艺人)等11家单位今天相聚运河畔,共同发起成立“工艺振兴”联盟,旨在充分整合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相关企业、传媒机构等社会各界力量,传承和弘扬工艺文化,提升公众科学和文化素养,促进传统工艺振兴发展。在这里,我们倡议:
我们致力于建立健全工艺科研体系。加强传统工艺理论研究、挖掘、记录和整理,加强传统工艺的技术应用和创新研发,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探索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为核心,以建立“中国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资料中心为抓手,推动建立传统工艺理论和技术研究体系,并加强学术及实践交流,全面提高工艺传承主体的理论实操水平,打好工艺振兴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传承工艺技能。以“大师带徒”等现代学徒制传承模式为载体,广泛吸纳高校、职业院校和传统工艺持有者、从业者等社会传承队伍,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和团队协作力,在积极恢复优秀传统工艺技能的基础上,探索手工艺与现代科技、工艺装备的有机融合,实现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研修、研习和培训,向广大手工艺爱好者打开学习渠道。
我们致力于弘扬传播工艺文化。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在资源整合和平台搭建上的优势,联合联盟成员及其他社会力量,广泛挖掘优秀传统工艺文化内涵,打造一批优质文化产品和保护示范基地,开展社会普及教育,不断扩大工艺振兴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主动讲好中国传统工艺故事,展示优秀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致力于创新创优工艺产业。加强工艺研究、传承等工作的成果转化,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积极对接社会机构、企业和互联网电商平台,积极开展工艺产品展会推介和展示销售,逐步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
我们致力于共建共享工艺繁荣。坚持“协作共创,振兴共荣”的发展理念,以传统工艺产、学、研协同发展为思路,构建联盟间资源整合互通机制,鼓励开展展览、学术活动、文创开发等多元化的业务交流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
弘扬工艺精神,振兴中华工艺,走向全社会,赢得大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自觉履行新时代工艺振兴的光荣使命和社会责任,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全面推动中华传统工艺的现代复兴!(国家文物局 冯朝晖 崔波 2019年9月28日)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要求,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中国文物报社、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中国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浙江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杭州有朋(东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东家∙守艺人)等11家单位今天相聚运河畔,共同发起成立“工艺振兴”联盟,旨在充分整合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相关企业、传媒机构等社会各界力量,传承和弘扬工艺文化,提升公众科学和文化素养,促进传统工艺振兴发展。在这里,我们倡议:
我们致力于建立健全工艺科研体系。加强传统工艺理论研究、挖掘、记录和整理,加强传统工艺的技术应用和创新研发,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探索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为核心,以建立“中国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资料中心为抓手,推动建立传统工艺理论和技术研究体系,并加强学术及实践交流,全面提高工艺传承主体的理论实操水平,打好工艺振兴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传承工艺技能。以“大师带徒”等现代学徒制传承模式为载体,广泛吸纳高校、职业院校和传统工艺持有者、从业者等社会传承队伍,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和团队协作力,在积极恢复优秀传统工艺技能的基础上,探索手工艺与现代科技、工艺装备的有机融合,实现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研修、研习和培训,向广大手工艺爱好者打开学习渠道。
我们致力于弘扬传播工艺文化。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在资源整合和平台搭建上的优势,联合联盟成员及其他社会力量,广泛挖掘优秀传统工艺文化内涵,打造一批优质文化产品和保护示范基地,开展社会普及教育,不断扩大工艺振兴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主动讲好中国传统工艺故事,展示优秀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致力于创新创优工艺产业。加强工艺研究、传承等工作的成果转化,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积极对接社会机构、企业和互联网电商平台,积极开展工艺产品展会推介和展示销售,逐步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
我们致力于共建共享工艺繁荣。坚持“协作共创,振兴共荣”的发展理念,以传统工艺产、学、研协同发展为思路,构建联盟间资源整合互通机制,鼓励开展展览、学术活动、文创开发等多元化的业务交流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
弘扬工艺精神,振兴中华工艺,走向全社会,赢得大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自觉履行新时代工艺振兴的光荣使命和社会责任,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全面推动中华传统工艺的现代复兴!(国家文物局 冯朝晖 崔波 2019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