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件圆明园回归文物首次集中展出
    2018-10-19 14:38:12    来源:国家文物局

    今年的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58周年纪念日,从2016年起,每年的10月18日,圆明园遗址公园都免费开放,希望更多的人来到圆明园,走近遗址,铭记历史,更唤起心中的爱国热情。
    10月18日,回归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在圆明园天心水面正式开展。作为圆明园遗址公园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此次展览首次集中展示了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回归的37件重要石质文物,并将作为常设展免费对游人开放。同时,32件文物的3D扫描视频将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微信公众号上同步上线。
    此次展出的文物,包括2件二级文物和6件三级文物。为确保文物安全,每件文物外均加装了玻璃保护罩。其中,展区中央的“绮春园清夏斋流杯亭基座和导流石槽”最为引人注目。该组构件原为绮春园寄情咸畅亭内流杯渠基座,由九石构成,为模仿河溪的蜿蜒曲折,在石座上凿出曲折的小水槽,整体形如兽面图案,取“曲水流觞”之意境。圆明园罹难后,该组构件流落至北京大学园内,1981年北京大学将其归还。展区内另一件精美文物便是“柳浪闻莺”坊楣,坊楣一面刻乾隆御题“柳浪闻莺”四字,另一面刻有乾隆御笔“柳浪闻莺”诗一首:“十景西湖名早传,御园柳浪亦称旃。栗留叽啭无端听,讶似清波门那边”。文字两侧皆雕花卉纹饰。
    除天心水面以外,圆明园展览馆、西洋楼遗址区内还展示有一对石鱼、5块观水法石屏和两件方塔形石构件、一组谐奇趣喷水池等回归的流散文物。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从一亩园、树村、功德寺等拆迁区回收砖、石文物8万余件,还收到热心市民捐赠的带有“圆明园”戳记的城砖,在圆明园西部景区形成壮观的“文物长城”。今年4月,从民盟中央回归的两件流散文物——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额和嘉庆御笔“称松岩”诗石刻将请专家进行修复,两件文物的复制品在天心水面展出。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圆明园并积极地参与圆明园的文物保护,提供线索、送回文物,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希望广大公众提供更多圆明园流散文物的线索,对保护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和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圆明园管理处将继续推进文物回归,促进文物保护和利用,努力完善保护与展示工作。(国家文物局 李瑞 2018年10月19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