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基层修志工作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018-06-25 08:09:33    来源:国家文物局

    6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志载千年—让地方志延续北京历史文脉”新闻发布会。市地方志办、朝阳区、房山区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市地方志办新闻发言人重点介绍了北京传统村落志编纂工作启动情况,北京市方志馆“北京地情展”升级改造后重新开展情况以及目前北京市二轮志书编修的进展情况。
    2017年,《北京市特色乡镇村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涉及北京市10个区的44部村志,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志21部、市级传统村落志23部。2017年上半年,启动了首批16部村志的编纂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计划明年出版。同时今年其余传统村落志编纂工作将全面启动,计划44部村志将在2020年底前完成定稿工作,并陆续出版。到2020年,北京市所有乡镇将实现修志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地方志工作全覆盖。以志书的形式来记述传统村落的历史演变,帮助人们记住“乡音”“乡愁”,做到既要“塑形”,更要“塑魂”,是地方志工作对保护乡村传统文化遗产、振兴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
    2013年开馆的北京市方志馆已成为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市第一家老干部活动基地。2017年10月北京市方志馆“北京地情展”开始升级改造工程,2018年3月基本完工。改造后的北京地情展主要突出四大亮点:一是结合时事热点,更新版块内容。二是再造场景语境,突出北京特色。三是引入虚拟技术,新增互动游戏。四是突出以人为本,提供教学空间。
    房山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北京志•云居寺志》出版情况。北京市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经籍,从隋大业至明天启三年,相续镌刻一千余载,共刻佛教经籍1122部 3572卷,石经版14278块,所刻经文字数3500多万字,世称“中华石刻佛教大藏经”,又称“房山石经”。云居寺因其地穴和石经山藏经洞珍藏的万余块完整石刻佛教经版而成为现今世界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石刻图书馆,被誉为“北京的敦煌”。《北京志•云居寺志》(以下简称《云居寺志》)以房山云居寺为基础,以刻经历史为主线,石经镌刻为重点,全面记述了从云居寺建寺和云居寺石经镌刻之始到2010年12月一千余年的历史演变过程,客观反映了云居寺历史全貌,内容丰富,专业性强。《云居寺志》的出版为云居寺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珍贵丰富的基础资料。该志也是本市第二轮规划志书中出版的首部特色志书。
    据朝阳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高碑店村地处京杭大运河北端的通惠河畔,是元代、明代、清代漕运码头,是皇粮、木材等商品集散地。2017年《高碑店村志》作为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的首批志书公开出版。通过编纂村志这种形式,不仅系统记述了千年漕运古村的因河而兴,亦因河而变的曲折发展历程,而且也全面、客观地记述了高碑店村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该志的出版将为挖掘保护、开发利用传统古村落文化和旅游资源提供历史依据,是打造漕运古村落宣传名片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乡土教材。
    据悉,北京市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2008年启动,规划编纂《北京志》分志68部、区县志18部,内容涵盖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方面面,全面客观地记述了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2010年近20年的首都改革发展辉煌历程。根据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的总体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截至目前68部分志共提交初审稿60部,进入终审环节35部;18部区县志全部通过初审,进入终审环节9部,志书终审均已过半。(国家文物局 李瑞 2018年6月22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