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4-11 08:34:25 来源:国家文物局
4月10日,为期两天的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结束,入围终评的26个项目进行了演示汇报,评委会经过评议和投票,选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月10日下午,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按年代早晚排序)
1.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
2.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3.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4.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
5.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
6.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
7.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8.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
9.吉林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
10.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2.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3.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4.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
5.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
6.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
7.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8.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
9.吉林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
10.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
发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项目负责人:于建军
作为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通天洞遗址完整保存着从旧石器时代到3500年前古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存,不但是旧石器考古的重要收获,也是新疆北部史前考古文化序列构建的重大突破,阿尔泰山与塔尔巴哈台山之间相对平坦的山谷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就是重要的文化传播与交流通道,这种特点在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遗存中也有所表现,为阿勒泰地区史前考古打上了一以贯之的底色,对于研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与欧亚大陆西部远古文化的相关性等,以及探讨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群的迁徙扩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项目负责人:于建军
作为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通天洞遗址完整保存着从旧石器时代到3500年前古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存,不但是旧石器考古的重要收获,也是新疆北部史前考古文化序列构建的重大突破,阿尔泰山与塔尔巴哈台山之间相对平坦的山谷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就是重要的文化传播与交流通道,这种特点在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遗存中也有所表现,为阿勒泰地区史前考古打上了一以贯之的底色,对于研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与欧亚大陆西部远古文化的相关性等,以及探讨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群的迁徙扩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发掘单位:山东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项目负责人:王芬
济南章丘区焦家遗址发现极为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存,有夯土墙、壕沟、215座墓葬、116座房址等,随葬品常见玉钺、玉镯、陶高柄杯、白陶器和彩陶等,是目前发现的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填补了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该遗址可能是鲁北古济水流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一处中心都邑性聚落,对探讨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内涵、聚落结构、更大范围的区域联系以及文明化进程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负责人:王芬
济南章丘区焦家遗址发现极为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存,有夯土墙、壕沟、215座墓葬、116座房址等,随葬品常见玉钺、玉镯、陶高柄杯、白陶器和彩陶等,是目前发现的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填补了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该遗址可能是鲁北古济水流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一处中心都邑性聚落,对探讨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内涵、聚落结构、更大范围的区域联系以及文明化进程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高陵区文体广电旅游局
项目负责人:杨利平
杨官寨遗址共发现史前墓葬343座,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无任何叠压打破关系,方向均为东西向,应经过严格的规划。多数墓葬不出随葬品,仅在少量墓葬中发现有尖底瓶、彩陶盆、彩陶壶、夹砂罐、陶钵、陶杯等日用陶器,还有陶环、石环、石串珠骨簪、骨环、蚌壳等装饰品。根据随葬陶器及碳十四测年数据,初步判断该批墓葬的年代为庙底沟文化时期,是国内首次确认的庙底沟文化大型成人墓地。为杨官寨遗址聚落布局、庙底沟文化聚落形态、埋葬习俗、婚姻状况、人群血缘关系、社会组织状况等课题的研究积累了珍贵的实物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项目负责人:杨利平
杨官寨遗址共发现史前墓葬343座,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无任何叠压打破关系,方向均为东西向,应经过严格的规划。多数墓葬不出随葬品,仅在少量墓葬中发现有尖底瓶、彩陶盆、彩陶壶、夹砂罐、陶钵、陶杯等日用陶器,还有陶环、石环、石串珠骨簪、骨环、蚌壳等装饰品。根据随葬陶器及碳十四测年数据,初步判断该批墓葬的年代为庙底沟文化时期,是国内首次确认的庙底沟文化大型成人墓地。为杨官寨遗址聚落布局、庙底沟文化聚落形态、埋葬习俗、婚姻状况、人群血缘关系、社会组织状况等课题的研究积累了珍贵的实物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宁夏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
发掘单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彭阳县文物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马强
姚河源遗址分为晚商、西周、东周三个时期,以西周为主。遗址分居址区、作坊区和墓葬区。居址区内发现有水网、路网、壕沟、墙体、灰坑等。墓葬区位于遗址东北部,面积约5万平方米,共钻探出墓葬、马坑、车马坑、祭祀坑50余座。甲字形墓葬出土青铜车器有轭、衡末饰、轴、軎、毂、伏兔、泡饰等,另有玉璧、骨梳、蚌器、甲骨文等。另外,遗址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2块,总计发现文字约50余字。姚河源遗址应属于某一西周封国的都邑遗址,证明西周王朝对西部疆域的管理采用的也是“分封诸侯,藩屏王室”模式,为了解西周国家的政治格局、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
项目负责人:马强
姚河源遗址分为晚商、西周、东周三个时期,以西周为主。遗址分居址区、作坊区和墓葬区。居址区内发现有水网、路网、壕沟、墙体、灰坑等。墓葬区位于遗址东北部,面积约5万平方米,共钻探出墓葬、马坑、车马坑、祭祀坑50余座。甲字形墓葬出土青铜车器有轭、衡末饰、轴、軎、毂、伏兔、泡饰等,另有玉璧、骨梳、蚌器、甲骨文等。另外,遗址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2块,总计发现文字约50余字。姚河源遗址应属于某一西周封国的都邑遗址,证明西周王朝对西部疆域的管理采用的也是“分封诸侯,藩屏王室”模式,为了解西周国家的政治格局、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
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樊温泉
该遗址考古,是历史上对郑韩故城城门进行的第一次科学发掘,全面揭露了春秋战国时期城门的构造、16条春秋至明清时期道路的走向,印证了史书中对郑国“渠门”的记载,起到证史、校史作用。同时发现战国时期带有防御体系的瓮城城墙,属中原地区东周时期王城遗址首次发现。
郑国三号车马坑,是继郑公大墓之后的又一惊世发现。坑内残存4辆拆车葬式的木车,加之之前的发掘,郑公大墓共有葬车48辆,马124匹以上,出土的车辆和马匹之多,在我国东周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特别是饰有青铜和骨器构件的彩席顶棚、舆长约2.2米的大型安车,为研究我国周代车马葬制、葬俗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据。
项目负责人:樊温泉
该遗址考古,是历史上对郑韩故城城门进行的第一次科学发掘,全面揭露了春秋战国时期城门的构造、16条春秋至明清时期道路的走向,印证了史书中对郑国“渠门”的记载,起到证史、校史作用。同时发现战国时期带有防御体系的瓮城城墙,属中原地区东周时期王城遗址首次发现。
郑国三号车马坑,是继郑公大墓之后的又一惊世发现。坑内残存4辆拆车葬式的木车,加之之前的发掘,郑公大墓共有葬车48辆,马124匹以上,出土的车辆和马匹之多,在我国东周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特别是饰有青铜和骨器构件的彩席顶棚、舆长约2.2米的大型安车,为研究我国周代车马葬制、葬俗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据。
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刘瑞
在精确测量和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下,通过大范围勘探和小规模发掘的方法,复探了“一号古城”,并经勘探、发掘确定了“二号古城”、“三号古城”,在三号古城内发掘确定了多座大型宫殿建筑。
在三号古城试掘中出土大量筒瓦、弧形板瓦、素面、动物纹、云纹瓦当等建筑材料,并出土拼对出槽型板瓦、巨型筒瓦、巨型瓦当。据文献记载及出土遗物,三号古城上限不早于战国中期,与文献所载秦献公、孝公建都栎阳时间吻合,为战国秦都栎阳,是商鞅变法发生之地。从城址延续到西汉前期判断,其亦当为塞王司马欣之都,为汉初刘邦所都栎阳。从栎阳考古发现看,不仅三号古城发现的半地下建筑、浴室、壁炉等等设施,空心砖踏步、巨型筒瓦、瓦当等等遗物是迄今为止在秦考古发掘中的最早发现,且相当多的秦汉建筑制度均应始于栎阳城。
项目负责人:刘瑞
在精确测量和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下,通过大范围勘探和小规模发掘的方法,复探了“一号古城”,并经勘探、发掘确定了“二号古城”、“三号古城”,在三号古城内发掘确定了多座大型宫殿建筑。
在三号古城试掘中出土大量筒瓦、弧形板瓦、素面、动物纹、云纹瓦当等建筑材料,并出土拼对出槽型板瓦、巨型筒瓦、巨型瓦当。据文献记载及出土遗物,三号古城上限不早于战国中期,与文献所载秦献公、孝公建都栎阳时间吻合,为战国秦都栎阳,是商鞅变法发生之地。从城址延续到西汉前期判断,其亦当为塞王司马欣之都,为汉初刘邦所都栎阳。从栎阳考古发现看,不仅三号古城发现的半地下建筑、浴室、壁炉等等设施,空心砖踏步、巨型筒瓦、瓦当等等遗物是迄今为止在秦考古发掘中的最早发现,且相当多的秦汉建筑制度均应始于栎阳城。
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发掘单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项目负责人:严辉、张鸿亮
通过十余年的考古工作,明确了东汉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征。东汉帝陵封土平面为圆形,墓葬为长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为南向。东汉陵园遗址布局也逐渐明晰。东汉陵园采用内外陵园制度。内陵园是以帝后合葬墓为中心,周边有周垣或道路环绕。外陵园以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为主,集中分布在内陵园的东北侧。文献中记载“石殿”、“钟虡”、“寝殿”、“园省”、“园寺吏舍”等陵园诸要素与考古发现初步对应。通过以上对东汉帝陵的一系列调查与发掘工作,为今后研究东汉时期陵寝制度的内涵与演变,以及进一步探讨各陵陵主归属等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为今后洛阳东汉帝陵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项目负责人:严辉、张鸿亮
通过十余年的考古工作,明确了东汉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征。东汉帝陵封土平面为圆形,墓葬为长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为南向。东汉陵园遗址布局也逐渐明晰。东汉陵园采用内外陵园制度。内陵园是以帝后合葬墓为中心,周边有周垣或道路环绕。外陵园以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为主,集中分布在内陵园的东北侧。文献中记载“石殿”、“钟虡”、“寝殿”、“园省”、“园寺吏舍”等陵园诸要素与考古发现初步对应。通过以上对东汉帝陵的一系列调查与发掘工作,为今后研究东汉时期陵寝制度的内涵与演变,以及进一步探讨各陵陵主归属等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为今后洛阳东汉帝陵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
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省鹰潭市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胡胜
系统的考古发掘,基本摸清了大上清宫的分布范围、宫观建筑的格局和历史演变脉络。专家们认为,大上清宫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揭露地层关系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的具有皇家宫观特征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遗址,是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
项目负责人:胡胜
系统的考古发掘,基本摸清了大上清宫的分布范围、宫观建筑的格局和历史演变脉络。专家们认为,大上清宫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揭露地层关系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的具有皇家宫观特征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遗址,是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
吉林安图宝马城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
发掘单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项目负责人:赵俊杰
宝马城遗址是近年来辽金考古的重要发现,也是边疆考古与北方民族考古的重大突破,为研究宋金时期物质文化与金代官式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该遗址是中原以外首次发现的国家山祭遗存,对探索金代礼仪制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研究金王朝的边疆经略、探索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充实长白山悠久历史文化的内涵亦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项目负责人:赵俊杰
宝马城遗址是近年来辽金考古的重要发现,也是边疆考古与北方民族考古的重大突破,为研究宋金时期物质文化与金代官式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该遗址是中原以外首次发现的国家山祭遗存,对探索金代礼仪制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研究金王朝的边疆经略、探索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充实长白山悠久历史文化的内涵亦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本次发掘出水文物包括属于属于张献忠大西政权的金封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和“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号和年号的银锭等。此外还有属于明代藩王府的金银封册、金银印章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和铁箭镞等兵器,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乃至明末清初的社会历史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考古发掘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内水考古项目。发掘过程中创新工作理念,运用了大量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本次工作中志愿者全程参与考古发掘,在公众与考古之间搭建了桥梁。(国家文物局 2018年4月10日)
本次发掘出水文物包括属于属于张献忠大西政权的金封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和“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号和年号的银锭等。此外还有属于明代藩王府的金银封册、金银印章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和铁箭镞等兵器,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乃至明末清初的社会历史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考古发掘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内水考古项目。发掘过程中创新工作理念,运用了大量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本次工作中志愿者全程参与考古发掘,在公众与考古之间搭建了桥梁。(国家文物局 2018年4月10日)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4月9日至10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召开,入围终评的26个项目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演示汇报,4月10日下午,评委会经过评议和无记名投票,选出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山东章丘焦家遗址、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吉林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十个项目当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该活动始终坚持了严谨求实的学术标准,同时关注了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推广。因此这项活动不仅在学术界,而且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也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
宋新潮同时指出,很多重要考古发现是考古学家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懈努力奋斗得来的;还有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基本建设考古中发现的,同样需要考古学家在发掘过程中仔细、认真的工作,抢时间历经很多周折才得来;同时,还有很多重要发现是在和盗墓、盗掘古遗址的斗争中得来的,是考古学家、文物保护者跟盗掘行为不断斗争的结果。因此,考古工作取得的所有成果都是广大考古工作者不断奋斗、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结果。希望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活动能够唤起全社会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能够使我们把文物保护从自觉变为实际行动,这是举办“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
本届终评会评委是通过抽签方式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陈洪海、陈星灿、方辉、高星、韩国河、霍巍、焦南峰、李季、李让、李伯谦、李水城、林留根、刘庆柱、宋建、童明康、王巍、信立祥、闫亚林、张凌、张庆捷、赵辉(按姓名拼音排序)等21位评委来自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中国文物报社等单位。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该活动始终坚持了严谨求实的学术标准,同时关注了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推广。因此这项活动不仅在学术界,而且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也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
宋新潮同时指出,很多重要考古发现是考古学家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懈努力奋斗得来的;还有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基本建设考古中发现的,同样需要考古学家在发掘过程中仔细、认真的工作,抢时间历经很多周折才得来;同时,还有很多重要发现是在和盗墓、盗掘古遗址的斗争中得来的,是考古学家、文物保护者跟盗掘行为不断斗争的结果。因此,考古工作取得的所有成果都是广大考古工作者不断奋斗、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结果。希望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活动能够唤起全社会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能够使我们把文物保护从自觉变为实际行动,这是举办“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
本届终评会评委是通过抽签方式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陈洪海、陈星灿、方辉、高星、韩国河、霍巍、焦南峰、李季、李让、李伯谦、李水城、林留根、刘庆柱、宋建、童明康、王巍、信立祥、闫亚林、张凌、张庆捷、赵辉(按姓名拼音排序)等21位评委来自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中国文物报社等单位。
类型丰富 学术性强
此次评出的“十大考古新发现”,既是2017年度全国考古发现中的杰出代表,也是当代中国考古学理念、技术和方法的集中展示。
从类型上看,既有传统的聚落、城址、墓葬等类型,也有洞穴遗址、宫观遗址、神庙遗址、浅水埋藏遗址等不多见的类型。这些项目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如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对新疆地区四万多年以来古人类演化发展过程和确立区域文化发展的编年框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展示了大汶口文化中期以来迄于晚期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首次清晰构建起完整的庙底沟文化聚落形态,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为研究西周时期中原王朝与西北边陲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重要资料,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展现了郑韩故城在中国都城城市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揭开了栎阳这座秦汉重要都城的位置之谜,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终于明确了长期悬而未决的东汉帝陵位置、布局及特征问题,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不仅是我国道教考古大规模发掘的第一次、而且是道教文化发源地的第一次祖庭基址发掘,吉林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是近年来发掘保存状况最好、揭露面积最大、也最为重要的金代建筑祭祀遗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不仅是明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而且是内陆水下考古的有益尝试。
从类型上看,既有传统的聚落、城址、墓葬等类型,也有洞穴遗址、宫观遗址、神庙遗址、浅水埋藏遗址等不多见的类型。这些项目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如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对新疆地区四万多年以来古人类演化发展过程和确立区域文化发展的编年框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展示了大汶口文化中期以来迄于晚期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首次清晰构建起完整的庙底沟文化聚落形态,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为研究西周时期中原王朝与西北边陲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重要资料,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展现了郑韩故城在中国都城城市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揭开了栎阳这座秦汉重要都城的位置之谜,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终于明确了长期悬而未决的东汉帝陵位置、布局及特征问题,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不仅是我国道教考古大规模发掘的第一次、而且是道教文化发源地的第一次祖庭基址发掘,吉林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是近年来发掘保存状况最好、揭露面积最大、也最为重要的金代建筑祭祀遗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不仅是明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而且是内陆水下考古的有益尝试。
现场交流热烈 严谨中有激情
26个项目的汇报人给观众带来精彩的考古发现,更带来新方法、新技术的全方位运用,吸引了现场评委和专家的高度关注,提问的次数大大超过往年。评委们纷纷提出带有学术意义阐释性的点评和提问,形成热烈的交流互动。
汇报会无疑是严肃认真的,但也不乏诗意和激情。有的汇报人将高深艰涩的学术语言转化为富有文采和诗意的语句,甚至得到评委“文采飞扬,别具一格”的评价;有的汇报人慷慨激昂,将辉煌考古发现与当今联系起来,以历史经验面向未来,体现了考古人深厚的家国情怀。所有这些,都给在场听众耳目一新之感。
汇报会无疑是严肃认真的,但也不乏诗意和激情。有的汇报人将高深艰涩的学术语言转化为富有文采和诗意的语句,甚至得到评委“文采飞扬,别具一格”的评价;有的汇报人慷慨激昂,将辉煌考古发现与当今联系起来,以历史经验面向未来,体现了考古人深厚的家国情怀。所有这些,都给在场听众耳目一新之感。
媒体和社会关注度空前高涨
终评会吸引媒体程度超过往年,许多媒体到场报道并抓住各种机会采访评委和汇报人。终评会不但吸引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记者到现场报道,会场更活跃着一群新媒体人的身影。各新媒体平台如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和微博、“文博中国”(中国文物报)、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微博、中国考古网、微信公众号“挖啥呢”等新媒体都进行微博直播和微信推送。评选活动办公室联合网易直播和一直播平台进行全程视频直播,并在会议间隙采访专家评委和项目负责人,把终评会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呈现给广大公众。“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占据网易客户端首页头条,一直播平台半天的观看量就达到25万多。终评结果揭晓后,“文博中国”微信的第一时间推送,在1小时内阅读量轻松过万。所有这些,使得“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全民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的话题。
终评会的社会参与度也空前高涨,参加终评会的社会人士大大超过往年,不但有年轻学者、在校学生,还有许多考古爱好者,有的甚至从外地专程赶来听会。会场座无虚席,很多观众是站着听完整个终评会的。(国家文物局 贾昌明 2018年4月10日)
终评会的社会参与度也空前高涨,参加终评会的社会人士大大超过往年,不但有年轻学者、在校学生,还有许多考古爱好者,有的甚至从外地专程赶来听会。会场座无虚席,很多观众是站着听完整个终评会的。(国家文物局 贾昌明 2018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