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公开课走进博物馆
    2017-12-18 08:22:07    来源:国家文物局

    12月15日,文化遗产公开课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为100余名学生和社会观众讲授如何与博物馆一起成长。
    课程从参观首都博物馆的“读城——发现四合院之美”展览开始的,通过体验数字博物馆、用彩陶手工制作门墩等活动,让孩子们对博物馆充满兴趣,带着好奇心聆听《文化遗产公开课——与博物馆一起成长》。
    课堂气氛活跃,小朋友们积极踊跃地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博物馆知识。
    针对小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关强介绍了博物馆的源起,多种多样的博物馆类型等知识。他以萧后凤冠这件文物为例,讲述了一件文物从发掘出土到修复展出之间的过程,生动再现了考古工作者、文物修复师、策展人、讲解员等是如何工作的,小朋友们赞叹道,原来一件文物的背后竟有这么多的幕后工作要做。
    博物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小朋友在这里能发现什么、学习什么、体验什么、收获什么?这是本次文化遗产公开课的重点。对于小朋友和大朋友来说,博物馆首先是一个发现美的地方,这里收藏着自己祖先所创造的物质之美。关强以千里江山图、素纱襌衣、铜奔马等珍贵文物为例,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文物所蕴含的工艺之美、造型之美和色彩之美。
    博物馆也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在这个穿越千年的空间里,小朋友们可以与历史对话,真切感受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课程通过从玉猪龙到甲骨文,从来通杯到匈奴王冠,小朋友们感受到文物里封存的历史文化信息。
    传统美德在博物馆里从来不是教条空洞的,藏品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讲述着美德故事。关强列举了四羊方尊、中华第一龙等珍贵文物,向小朋友们讲述了其中蕴藏的民主、文明等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文物里蕴含的民族精神,在博物馆里的感受比看电影还真切。虎门销烟池、朱德手枪、海外华侨抗日战争捐款汇票、《开国大典》油画,小朋友们仿佛在看一部近代史。而那些遗址、文物,则用最真实的力量,讲述着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
    博物馆还有很多丰富体验等着小朋友,关强介绍了最近博物馆推出的互动体验,有“馆长来了”专家导览,有VR/AR等科技,还可以在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甚至还有像南京博物院推出的民国长街,让观众感受民国生活方式。随身携带的数字博物馆,也是非常好的体验延伸。
    博物馆的缘起是缪斯神殿,缪斯则是灵感的代名词,所以在这堂课里,关强还特别介绍了博物馆的启迪功能。博物馆对小朋友来说,不止是一个单单吸收养分的地方,更是创作的源泉。很多博物馆,还专门针对小朋友推出了艺术课程。在公开课的最后,他专门强调了参观博物馆的礼仪,培养小朋友们走进博物馆,文明参观的好习惯。
    博物馆是一本立体的百科全书,是一个敞开大门的文化客厅,一节文化遗产公开课,就是向大家发出的邀请函。
    据了解,“文化遗产公开课”是国家文物局连续三年面向社会公众开办的公益课堂,除了这节“走进博物馆”外,今年还在河南洛阳举办了“丝绸之路与我们的生活”,在辽宁葫芦岛九门口举办了“长城脚下的课堂”。以后文化遗产公开课还将涉及更多主题,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国家文物局 记者徐秀丽 2017年12月15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