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非遗藏品捐赠仪式侧记
    2017-12-12 09:19:48    来源:中国文化报

    11月23日,浙江省非遗藏品捐赠仪式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以表彰3个多月来全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筹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所作出的贡献。捐赠仪式上,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为陆光正、周锦云、嵇锡贵等26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颁发捐赠证书。浙江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金兴盛,浙江省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陈瑶出席捐赠仪式。
    建设非遗传承新地标
    作为文化部确定的全国非遗保护综合试点省,浙江省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在复活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浙江共有10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1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076项省级非遗项目,面对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传承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2016年4月,浙江省发改委通过《关于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明确打造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及浙江文学馆等四馆于一体的浙江之江文化中心,其中非遗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2万平方米,包括浙江文化记忆馆和特色馆,设有常设展厅、临展馆、多功能厅、保护研究中心等。地下部分1万平方米,包括藏品库区、资料档案中心等。非遗馆建成后,将成为浙江省非遗保护保存、传承传播、教育研究、生产开发的综合性文化新地标。
    建设非遗新地标需要有最具代表性的藏品。为了把最好的作品展示给民众,自2017年4月起,浙江省正式启动非遗藏品征集工作。5月,陈瑶带队赴青田、龙泉、杭州上城区等地开展调研,实地走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倪东方、徐朝兴等人,听取意见与建议。7月至9月,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组织非遗专家开展藏品征集工作,行程2800余公里,足迹遍布龙泉、青田、东阳、温州等12个市、县(市、区),与36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面对工作人员诚挚的心意,传承人积极响应。8月3日,参加浙江省非遗藏品捐赠工作会议的20余位传承人在捐赠倡议书上签名并发出倡议,将自己的代表作品捐给筹建中的浙江省非遗馆。9月、10月,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开展3次专家论证会,对捐赠作品逐一评估、论证,综合材质、人工、艺术等因素,把最能代表传承人技艺特色的作品挑选出来。此次捐赠仪式上呈现的26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捐赠的38件代表作品,凝聚着传承人的心血和智慧,具有浓郁的浙江特色。
    捐赠传世精品
    金石篆刻代表性传承人、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已是91岁高龄,此次捐献了7件作品给浙江省非遗馆。“金石篆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浙江省开展非遗藏品征集是一件推动文化传承的大好事,我与家人都非常支持。”刘江说。
    “省里开展非遗藏品征集,我觉得要用实际行动来响应,就把最能代表我技艺水准和风格特色的作品捐赠了出来。这件釉上粉彩瓷《梨花小鸟》和越窑青瓷《缠枝牡丹》是我最满意的作品,我想,留给非遗馆比留给子女更有意义,既能永久保护,也能让更多人去关注、研究。”国家级非遗项目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嵇锡贵说到他捐赠的两件作品时满怀爱意。
    “我们是手艺人,创造是本职;我们也是守艺人,更要守艺有责。”国家级非遗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表示,肩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一职责,要全力配合并积极支持浙江省非遗馆的建设,为新时代浙江省文化建设贡献力量。陆光正的一番话,说出了每位传承人的拳拳之心。
    非遗传承人对浙江省非遗馆建设的大力支持,令浙江省非遗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而颐感动不已,他说:“从非遗保护入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的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大非遗传承人能够自觉履行责任,对非遗馆的建设投入极大热情,浙江人和他们的后代都不会忘记他们。”
    满怀赤子之心
    龙档又称板凳龙,是浙江省乐清市具有民间特色的工艺美术。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德清说起龙档自豪满满:“它以香樟木和榆木为原料,采用圆雕、透雕、镂雕、浮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并运用油漆贴金彩绘、竹编、刺绣等多种工艺。其最大特色是刻有来自《西游记》《白蛇传》等古典名著、民间传说里的700多个人物。”此次捐赠,为了做成这35米长的龙档,76岁的黄德清用上了自己的退休工资,左手3个手指在做龙档时还受了伤,可为了自己热爱的非遗事业,他无怨无悔。
    国家级非遗青田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倪东方和林伯正此次也都捐献了自己的拿手作品,尤其是林伯正,他将父亲留下的遗产——青田石雕《香雪海》捐赠给了浙江省非遗馆。谈到此次捐赠,他们两人纷纷表示:“青田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此次捐赠也是一次回报社会的机会。这些作品意义重大,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捐赠出来对后人也是一种教育。”
    已故老艺人胡兆康于1940年创作的萧山花边代表作——5151万缕丝方台毯此次也由家人捐赠。其图样设计匠心独具,以玫瑰花纹样与几何纹样相结合,釆用网眼针法作纹样骨架贯连于整张作品,曾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和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杯奖”。
    “浙江省非遗馆的建设不同于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没有现成的经验,非遗馆藏品的征集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传承人如此无私,激励着我们为非遗事业的发展更加努力工作。”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对捐赠人充满了敬意,“同时,我们继续呼吁更多传承人能够拿出具有收藏价值和代表自己项目特色的作品,为非遗的传播、传承、研究和保护提供支持,共同推动浙江省非遗事业发展。”(中国文化报 郑蕾 许林田 本报驻浙江记者骆蔓 杜俏俏 2017年12月12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