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
    2017-09-26 08:23:26    来源:国家文物局

    9月23日,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为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揭牌。袁靖为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干福熹及30余位全国文物考古界专家出席了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宋新潮在致辞中指出,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成立,可谓占有天时、地利与人和,响应了国家文物局近年来深化科技考古的工作重点,准确地把握了当今考古学的发展大势。以复旦大学的区位优势、合理的师资配置和丰富的科技考古合作研究经验等优势,可以预见科技考古研究院的前景光明。他希望复旦大学的科技考古团队能尽快加入“‘考古中国’——长江流域文明化进程”的国家级大课题之中,积极承担长江下游地区的考古研究任务,为推进这一区域文明进程的研究做出贡献;要做好考古人才培养,培养新一代一专多能的科技考古人才,并逐步参与考古研究人员的培训,为中国的考古事业扩充队伍,力争在国内外考古界逐步确立具有复旦特色的学术科研地位。要放眼世界,加强中国科技考古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把中国科技考古的成果推向世界,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自1978年中科院院士杨福家率先应用物理手段测试越王勾践剑成分肇始,复旦大学已有四十年的科技考古研究经验。金力强调,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成立是大势所趋,符合国际考古界日益重视科技考古的大格局。研究院以借鉴多学科手段探索考古学问题,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解读古人行为的研究理念也充分契合了复旦大学“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校训。他希望科技考古研究院不但要在校内展开跨学科合作,还要走出校园,加大与各家考古研究机构、教学机构的合作,最终在国际合作中壮大实力、提升复旦大学的影响力。
    谈到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未来建设愿景,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主任陆建松教授提出,要以复旦大学为依托,在科研、教学、理论和实践上作出创新;紧跟国际潮流,结合中国实际,率先突破生物考古和古代人工制品难关;加强自然科学与考古学交叉合作,为中国考古事业创造新突破、新格局、新辉煌。
    袁靖介绍,未来三年,研究院将建立以生物考古为特色的科技考古科研、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基地。
    学术研讨的主题以“考古学需要什么样的科技考古”为切入点,分别以浙江良渚遗址、上海广富林遗址和江苏蒋庄遗址为案例,详细剖析了科技手段在实例应用中的优势与问题。围绕考古测年、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稳定同位素考古、冶金考古、陶瓷考古等前沿课题,讨论交流如何深入推进科技考古。
    本次会议就中国科技考古提出了六点倡议。(国家文物局 李政 2017年9月25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