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报:向“守护者”致敬
    2016-12-02 10:28:06    来源:中国文物报

    今年8月以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的一项社会公益活动,使“薪火相传”“传统村落”“守护者”等一组热词在文博朋友圈及热衷文化遗产保护的大众“粉丝”群受到热捧。11月22日,这项主题为“寻找传统村落守护者”的活动,经过社会推荐、网络投票和专业评审,获奖榜单在浙江松阳揭晓,主办方对荣获第八届“薪火相传——传统村落守护者”称号的10名杰出人物、5个突出贡献团队进行了隆重表彰和奖励。
  与文博行业其他评奖推介项目不同,这次受到表彰的个人和团体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数十年守护山乡民居史迹、义务修筑村子通往山下步道的山西省长子县羊山小庄朴实老汉刘太兴,变卖自家唯一房产、筹集资金保护蹲守阿卡山寨的云南省普洱市火塘文化社社长罗米多,工匠出身、做事执着的福建省泰承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实生,情系故里、返乡修护康家大院等民居群落的企业家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坝乡康敏林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康敏,常年不辞辛劳深入偏远村寨、潜心传统民居抢救保护的中央民族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团队…… 无论是对世居传统村落饱含质朴情感、不懈捍卫“老屋”的普通农民和基层文保员,还是身怀乡土建筑传统技艺、造诣精深的老匠人;无论是不计报酬、奉献智慧、长期致力于传统村落保护传承的专业团体,还是尽其所有、捐资投入老屋拯救修缮的公益人士,以及积极推动传统村落“守护与激活”的地方负责人……他们都有同一个响亮名字“守护者”,他们身上都蕴含着同一种精神特质,那就是:血液里流淌着一股坚韧的内生动力,这种动力催生着多年如一日的敬畏与守望,使他们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真爱与呵护内化于心、日久弥坚,并衍化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于是才不计名利、舍我忘我,于是才自觉而行、自愿而为。获奖后的团队代表、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黄滋在与笔者闲谈时说道:我们这伙人所做成的这些事,源于日积月累、心无旁骛的磨砺与坚守;自从上世纪70年代选择了传统建筑勘察、研究和保护之路,40多年来我和我们的团队就从来也没有离开过!
  “薪火相传”的本义是指柴虽烧尽,火种不熄,喻意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世世代代永续留传。“薪火相传”作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自2008年起着力推动的一项公益活动,旨在弘扬社会力量投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奉献精神。而传统村落向来被学界冠以我国悠久农耕文明的DNA,同时也是聚落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面对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快速进程中传统村落急剧衰败、亟待抢救的迫切形势,“守护者”的所想所思、所做所为,恰恰生动地诠释了“薪火相传”的深刻意蕴。致敬“守护者”,学习“守护者”,让“更多参与、更好保护”的时代音符化作社会大众的初心与行动,让富集中华文化DNA的传统村落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璀璨之光。(中国文物报 跃森 2016年11月28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