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报:物证长征 再启征程
    2016-10-21 14:03:44    来源:中国文物报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红军长征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的伟大革命篇章,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
    长征途中留下大量与各重要节点、事件、战斗和领袖人物密切相关的史迹、设施、建筑物、碑刻,乃至一棵树、一口井,无不讲述着长征故事,无不阐释着长征精神。长征文物是长征的鉴证。保护好长征文物,是当代文物人的光荣使命。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通过文物人的努力,长征文物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保护级别不断提升;保护经费不断增加,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惠及百姓民生能力不断提高,长征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毋庸讳言,由于长征文物点多面广又大多地处偏远贫困地区,长征文物保护尤其是较低等级长征文物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长征文物利用也是同样重要的工作。
    一处重要的会议会址可能就建筑形制而言未必有多大价值,在普通人眼里远没有皇宫离宫公馆别墅富丽堂皇金碧辉煌;一幅红军标语,也决不会像敦煌壁画那般绚烂。
    朱德的扁担和别的红军战士使用过的扁担、和现在普通人正在使用的的扁担没有区别,它也就是一根普通的扁担。可是它又决然不同。或者说,恰恰由于其普通而变得尤其不同。红军的军长和普通红军战士一样用一样的扁担扛挑给养,从中透射出的人民军队的民主平等、朱德同志的人格品格,立刻使这根扁担变得亲切了感人了。
    革命文物、长征文物珍贵感人主要甚至是完全由于其内涵内容成就。相对于古代那些本身就精美绝伦的文物而言,革命文物、长征文物之所以成为文物、珍贵文物,“文”的因素更突出。革命文物、长征文物中的“文”差不多都是内敛内涵的,从形式上往往是读不出来的。这就需要挖掘开掘,需要文字图像讲解说明。
让革命文物内在的“文”凸现起来鲜活起来感人起来,文物人已经有所作为还需大有作为。
    游走在昔日的长征路,徒步在远没有当年艰辛的路途,目睹长征文物,聆听长征故事,人们依然能够感知当年的艰辛和坚强,心中总会涌动一种悲壮与神圣的情感。长征文物、长征故事,唤醒了人们心里珍藏着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种子。
    重视长征文物,重温长征故事,就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一种伟大的精神,长征精神——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一往无前的勇气,绝不屈服任何艰难险阻的气概。
    在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国家文物局召开长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对策,进一步从整体上推进长征文物的保护修缮和开放利用工作。
    守护长征文物史迹,文物人再启征程。(中国文物报 长韦 2016年10月21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