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看待世界遗产应超越“金牌思维”
    2017-07-14 09:00: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年关注世界遗产大会,今年居然觉出了体育赛事般的“火药味”。“中国遗产总数有望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一。”“有20小时,中国和意大利并列第一。”部分媒体的言论略显激动。直到鼓浪屿和可可西里双双当选世界遗产,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仍比意大利少1项时,有人甚至遗憾地感叹:中国成了“千年老二”。
    1987年至今,我国共有52处遗产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遗产大国。各地政府和民众都渴望申遗成功,这本身当然是件好事。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评选中取得好成绩,有着巨大的教育和激励效果。在一定历史阶段,逐年庞大的世界遗产队伍,更可谓是我国“文化自觉”“文化自强”乃至国际地位上升的象征之一。
    然而,30年过去,时代已不同,一些人的遗产观却未能及时升级。过于注重榜单排名,可能会导致人们渐渐忽略遗产本身。长此以往,不同遗产各具特点的文明内涵将会淡化,遗产所具备的社会价值将越来越轻飘。
    中国体育正努力超越“金牌思维”,人们不再过度迷恋“世界第一”,而是越来越懂得欣赏体育本身,越来越能坦然地为对手鼓掌。对待世界遗产也当如此,我国申遗成功与否,不应成为唯一的关注点和兴奋点。这不仅需要各地方官员树立起正确的遗产政绩观,还需引导大众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遗产文明观。世界遗产的属性之一是为全人类所共有。无论哪国遗产,都值得给予超越国界的关注和尊重。在这个多元文明的世界,不仅有鼓浪屿、可可西里,也有希伯伦老城、蔻玛尼文化景观;不仅有申遗成功的喜悦,也有遗产因战争等人祸而消失或濒临消亡……让世界遗产和申遗回归本来面目,令其社会价值得到更进一步的凸显,将为国人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注入更多内涵。(中国文化报 子夜 2017年7月14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国博文化遗产研究院 010-59709888-658 京ICP备17043723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gbwhyc.cn